【生蛇治療】解構生蛇病因最年輕患者僅20歲 中醫教3招預防生蛇【內附貼士】

醫生診症室

發布時間: 2023/10/11 17:42

最後更新: 2023/10/17 11:24

分享:

分享:

30、40歲生蛇愈來愈普遍,而因其初期症狀為神經痺痛,不少人或誤以為是運動扭傷、勞損等常見痛症。(iStock圖片)

俗稱「生蛇」的帶狀皰疹,以往較常出現於中老年人士身上。惟近年愈來愈多年輕人患上此症,究竟成因為何?一旦不幸生蛇,該如何治療?交由註冊中醫師梁振威拆解病因及治療方法,並教大家一些生活飲食貼士,以防生蛇。

中醫稱生蛇為蛇串瘡,梁振威中醫師指常見成因分兩類︰肝鬱及體虛。「不少人精神壓力大、情緒差,導致肝氣鬱結化火,熱毒繼而發於皮膚,導致生蛇。若再加上飲食不節,常吃濃味、燥熱的食物,使濕氣、熱毒積聚於脾,便會阻塞經絡。而不通則痛,生蛇時的神經痛便亦會加劇;另一方面,作定不定時、休息不足也會令體質變得虛弱,當免疫力低,便容易生蛇。」

最新影片推介

以往年過六十,長期病患、需長期服用免疫力抑制劑的人士為生蛇3大高危族群,惟近年生蛇有年輕化趨勢,梁醫師認為除了源於年輕人作息混亂,也與感染新冠肺炎過後,體質變弱有關,臨床上遇過最年輕的患者僅二十多歲。

皰疹沿神經蔓延 伴隨劇烈痺痛

生蛇的初期症狀為痺痛,如發於臂叢神經,痛楚有機會由頸、肩膊蔓延至手臂。梁醫師指痛感因人而異,綜合病人所形容,大致上可分4類︰刀割、針刺、火燒灼痛和電擊痺痛。

「除了臂叢神經,常見的神經痺痛位置亦可由胸椎延伸至肋骨,或由腰部蔓延至坐骨神經及腳部。」部分病人更會劇痛至難以入睡,嚴重影響生活質素。當痛楚持續一至兩天後,皮膚便會出現皰疹,又痕又痛。

視乎年紀,皰疹的表徵和嚴重程度亦有不同︰「若20多歲的年輕人生蛇,其皰疹較疏落,並像芝麻般小。若為50歲以上的中老年患者,皰疹不但像水痘般大,亦較為密集。而因發炎嚴重,患處皮膚會呈深紅色,並變得熱燙。」熱毒通常會循着一條神經綫蔓延,於半邊身的腰腿、肩手或胸口等位置誘發皰疹及痛症。

坊間流傳纏腰生蛇一圈可致命,註冊中醫師梁振威指此情況較罕見,而現今醫學昌明,即使出現此情況,治療亦有效控制病情,大家毋須過分擔心。(黃建輝攝)

除了上述位置,生蛇亦有機會蔓延至頭皮、眼睛或耳內。「若感染視神經,有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視力受損。曾有病人生蛇入耳,造成聽力5成受損,其後透過針灸治療,方能恢復7至8成聽力。」梁醫師說。

針灸加中藥散熱毒

若病人正服用抗病毒藥治療,中醫師可同時配合針灸加強療效,梁醫師指會按病情選用不同針法︰「若為生蛇前期、皰疹仍未散退,我們會用火針。火針的原理為排解熱毒,同時截斷皰疹蔓延。中醫師會先燒紅針體,再刺穿皰疹的小水泡,出水後的皰疹會即時結焦,皮膚亦會退紅。施針一至兩次後,病人的神經痛楚會明顯減輕;火針既可加快康復進度,亦能減低神經綫受損的機會。」

若施針後病人仍感神經痺痛,梁醫師指可用梅花針敲打患處,或透過拔罐放血。「病人針灸後仍感痺痛,源於神經綫受損後造成瘀血阻塞,使經絡不通,便會誘發疼痛。梅花針、拔罐有助放血散熱毒、通經絡。」

若病人無服用抗病毒藥,除針灸以外,中醫亦會處方中藥助病人調理身體。初期以祛濕、清熱解毒為目標,會選用龍膽瀉肝湯或除濕胃苓湯。若病情達中、後期,皰疹已經消退,則會為病人調理體質,處理氣虛血瘀、經絡阻塞的問題。一般會以中藥為病人補氣化瘀,促進受損的神經綫迅速修復。因應病情,一星期飲用5至7次不等,待神經痺痛消除後即可停藥。

梁醫師提醒,生蛇應盡早求醫治療,因若拖延病情會增加神經綫受損,誘發痛症及其他後遺症風險,宜及早散去體內熱毒,以控制病情,避免惡化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3
+2

3大生活及飲食貼士

生蛇可以根治,但若飲食及作息習慣差,生蛇亦有機會復發。梁醫師建議大家留意以下3點︰

1. 戒熱毒食物,如煎炸、辛辣或燒味等。

2. 戒甜、冷的食物或飲品,免傷脾胃,使濕氣積聚。

3. 改善作息習慣,有充足睡眠,避免捱夜。

記者:吳霆俊